close
最近品格營的人數翏翏可數,不禁開始思考,究竟是那裏出了問題。
一直認為讀書不是最重要的我,當被環境逼的要回到校園拿那張蓋著大印的那張紙,有時候想,那張紙到底證明了什麼?證明我會念書?還是我是一個聰明有能力的人?還是什麼都無法證明?
最近和學青走的近,才發現,原來現在的父母依然跟以前的父母一樣,在學歷的認知上,沒有太大的分別,唯一改變的是,父母都以為孩子只要功課好,什麼都不重要。父母供應了孩子所有的慾望,金錢、玩具、電腦及最好的學校卻給不了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及品格教育。
記得自己小時候,如果在學校被老師處罰,回到家免不了再挨一頓打,父母總是千拜託萬拜託要老師好好教導孩子不要學壞,曾幾何時,體罰變成老師最大的惡夢。
當父母寄情於工作,無力陪伴孩子,只留下一串鑰匙時,孩子的未來究竟在那裏?當孩子流漣在網咖或街頭晃盪時,他們究竟能為自己改變些什麼?
我曾在天下雜誌2003年教育特刊中看到以『品格決勝負---未來人才的秘密』為主題的文章,該刊編輯寫了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話"以前我們總急著要給孩子最好的,讓他們贏在起跑點上、提早學英文、用最好的電腦、上更好的學校…,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,多年以後,留在孩子生命裡的,決定他是否快樂幸福的,可能不只是英文數學或電腦,而是在起起伏伏的人生後,能不能仍舊自信樂觀;他懂不懂得好好經營一個家,維繫自己和他人的關係;他能不能憑著誠信、負責、自律和勇氣,贏得一份事業和成就。"
最近,接觸了許多的學青及兒童,真的發現教育的重要,但所謂的教育,不只是學校老師的教導,還有父母及一些長輩的的身教,甚至是報章雜誌及各類媒體的影響。
現在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父母豐富的供應,什麼都不缺,但唯一缺乏的就是如何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找到自我的價值。
認識一個很棒的孩子,因為我認識他時,他的母親坐在輪椅上,聽說是在爬山時翻滾下山,脊椎受傷也傷到了腦部,所以無法行走,智力也下降。當我第一次看到他時,他正推著他的母親進教會,他是個國一的學生,臉上還泛著青澀的笑容,這並不讓我特別的注意到他,而是在聚會中,他母親突然像孩子般失控,他卻像哄小孩般的服事他的母親,我才真正的看見他,心中想著,這個孩子真棒,或許有的孩子甚至不敢讓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有這樣的一個母親,他卻推著自己的母親來到教會,因為這個孩子在小四的時候認識了神,他也希望他的家人也能認識神,希望神也能醫治他的母親,所以他就一個星期至少有二天會帶母親來教會,現在他的家人也信主了。這個故事給我最大的激勵不是全家信主,而是,這個孩子在父母萬般寵愛中,在小學時卻得了憂鬱症,甚至嚴重到要住院,但在母親生病後,他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,找到自己的價值,有著負責、自律及勇氣,而重新翻轉了自己的人生。
我想,付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而我們也要學著如何接受別人的付出。現在我們該思考,我們能給孩子的,不是金錢、不是物質的滿足,而是良好的品格,為此,我衷心的期許,我們的品格營,也能為這些孩子帶來真正能讓他們受用一生的好品格。
一直認為讀書不是最重要的我,當被環境逼的要回到校園拿那張蓋著大印的那張紙,有時候想,那張紙到底證明了什麼?證明我會念書?還是我是一個聰明有能力的人?還是什麼都無法證明?
最近和學青走的近,才發現,原來現在的父母依然跟以前的父母一樣,在學歷的認知上,沒有太大的分別,唯一改變的是,父母都以為孩子只要功課好,什麼都不重要。父母供應了孩子所有的慾望,金錢、玩具、電腦及最好的學校卻給不了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及品格教育。
記得自己小時候,如果在學校被老師處罰,回到家免不了再挨一頓打,父母總是千拜託萬拜託要老師好好教導孩子不要學壞,曾幾何時,體罰變成老師最大的惡夢。
當父母寄情於工作,無力陪伴孩子,只留下一串鑰匙時,孩子的未來究竟在那裏?當孩子流漣在網咖或街頭晃盪時,他們究竟能為自己改變些什麼?
我曾在天下雜誌2003年教育特刊中看到以『品格決勝負---未來人才的秘密』為主題的文章,該刊編輯寫了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話"以前我們總急著要給孩子最好的,讓他們贏在起跑點上、提早學英文、用最好的電腦、上更好的學校…,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,多年以後,留在孩子生命裡的,決定他是否快樂幸福的,可能不只是英文數學或電腦,而是在起起伏伏的人生後,能不能仍舊自信樂觀;他懂不懂得好好經營一個家,維繫自己和他人的關係;他能不能憑著誠信、負責、自律和勇氣,贏得一份事業和成就。"
最近,接觸了許多的學青及兒童,真的發現教育的重要,但所謂的教育,不只是學校老師的教導,還有父母及一些長輩的的身教,甚至是報章雜誌及各類媒體的影響。
現在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父母豐富的供應,什麼都不缺,但唯一缺乏的就是如何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找到自我的價值。
認識一個很棒的孩子,因為我認識他時,他的母親坐在輪椅上,聽說是在爬山時翻滾下山,脊椎受傷也傷到了腦部,所以無法行走,智力也下降。當我第一次看到他時,他正推著他的母親進教會,他是個國一的學生,臉上還泛著青澀的笑容,這並不讓我特別的注意到他,而是在聚會中,他母親突然像孩子般失控,他卻像哄小孩般的服事他的母親,我才真正的看見他,心中想著,這個孩子真棒,或許有的孩子甚至不敢讓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有這樣的一個母親,他卻推著自己的母親來到教會,因為這個孩子在小四的時候認識了神,他也希望他的家人也能認識神,希望神也能醫治他的母親,所以他就一個星期至少有二天會帶母親來教會,現在他的家人也信主了。這個故事給我最大的激勵不是全家信主,而是,這個孩子在父母萬般寵愛中,在小學時卻得了憂鬱症,甚至嚴重到要住院,但在母親生病後,他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,找到自己的價值,有著負責、自律及勇氣,而重新翻轉了自己的人生。
我想,付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而我們也要學著如何接受別人的付出。現在我們該思考,我們能給孩子的,不是金錢、不是物質的滿足,而是良好的品格,為此,我衷心的期許,我們的品格營,也能為這些孩子帶來真正能讓他們受用一生的好品格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